小學文言文

                  小學文言文大全列表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兩小兒辯日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列子及其弟子

                    孔子東游,見兩小兒辯斗,問其故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一兒曰:“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,而日中時遠也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一兒曰:“我以日初出遠,而日中時近也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一兒曰:“日初出大如車蓋,及日中則如盤盂,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?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一兒曰:“日初出滄滄涼涼,及其日中如探湯,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?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孔子不能決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兩小兒笑曰:“孰為汝多知乎?”

                  • 虎求百獸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劉向

                    荊宣王問群臣曰:“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,果誠何如?”群臣莫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江乙對曰:“虎求百獸而食之,得狐。狐曰:‘子無敢食我也!天帝使我長百獸。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!子以我為不信,吾為子先行,子隨我后,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?”虎以為然,故遂與之行。獸見之,皆走?;⒉恢F畏己而走也,以為畏狐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今王之地五千里,帶甲百萬,而專屬之于昭奚恤,故北方之畏奚恤也,其實畏王之甲兵也!猶百獸之畏虎也!”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刻舟求劍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佚名

                    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墜于水。遽契其舟,曰:“是吾劍之所從墜?!敝壑?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劍不行,求劍若此,不亦惑乎!

                  • 葉公好龍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劉向

                    葉公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,屋室雕文以寫龍。于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于牖,施尾于堂。葉公見之,棄而還走,失其魂魄,五色無主。是葉公非好龍也,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揠苗助長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孟子

                    宋人有閔而苗之不長而揠之者,芒芒然歸,謂而人曰:“今日病矣!予助苗長矣!”而子趨而往視之,苗則槁矣。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。以為無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長者,揠苗者也,非徒無益,而又害之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一毛不拔

                    魏晉 · 邯鄲淳

                    一猴死,見冥王,求轉人身。王曰:“既欲做人,須將毛盡拔去?!奔磫疽共姘沃?。方拔一根,猴不勝痛叫。王笑曰:“看你一毛不拔,如何做人?”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學弈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孟子及其弟子

                    弈秋,通國之善弈者也。使弈秋誨二人弈,其一人專心致志,惟弈秋之為聽;一人雖聽之,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,思援弓繳而射之。雖與之俱學,弗若之矣。為是其智弗若與?曰:非然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讀書要三到

                    宋 · 朱熹

                    凡讀書,須要讀得字字響亮,不可誤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,不可牽強暗記,只是要多誦數遍,自然上口,久遠不忘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古人云,“讀書百遍,其義自見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謂讀得熟,則不待解說,自曉其義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余嘗謂,讀書有三到,謂心到,眼到,口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心不在此,則眼不看仔細,心眼既不專一,卻只漫浪誦讀,決不能記,記亦不能久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心既到矣,眼口豈不到乎?

                  • 截竿入城

                    魏晉 · 邯鄲淳

                   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,初豎執之,不可入;橫執之,亦不可入。計無所出。俄有老父至,曰:“吾非圣人,但見事多矣!何不以鋸中截而入?”遂依而截之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朝三暮四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佚名

                    宋有狙公者,愛狙,養之成群,能解狙之意;狙亦得公之心。損其家口,充狙之欲。俄而匱焉,將限其食,恐眾狙之不訓于己也。先誑之曰:“與若芧,朝三而暮四,足乎?”眾狙皆起怒。俄而曰:“與若芧,朝四而暮三,足乎?”眾狙皆伏而喜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承宮樵薪苦學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佚名

                    承宮,瑯邪姑幕人。少孤,年八歲,為人牧豬。鄉里徐子盛明《春秋》經,授諸生數百人。宮過其廬下,見諸生講誦,好之,因忘其豬而聽經。豬主怪其不還,求索。見而欲笞之。門下生共禁,乃止,因留宮門下。樵薪執苦,數十年間,遂通其經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邴原泣學

                    明 · 李贄

                    邴原少孤,數歲時,過書舍而泣。師曰:“童子何泣?”原曰:“孤者易傷,貧者易感。夫書者,凡得學者,有親也。一則愿其不孤,二則羨其得學,中心傷感,故泣耳?!睅煇湃辉唬骸坝麜啥?!”原曰:“無錢資?!睅熢唬骸巴悠堄兄?,吾徒相教,不求資也?!庇谑撬炀蜁?。一冬之間,誦《孝經》《論語》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多歧亡羊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列御寇

                    楊子之鄰人亡羊,既率其黨,又請楊子之豎追之。楊子曰:“嘻!亡一羊,何追者之眾?”鄰人曰:“多歧路?!奔确?,問:“獲羊乎?”曰:“亡之矣?!?曰:“奚亡之?”曰:“歧路之中又有歧焉,吾不知所之,所以反也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楊子戚然變容,不言者移時,不笑者竟日。門人怪之,請曰:“羊,賤畜,又非夫子之有,而損言笑者,何哉?”楊子不答。門人不獲所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弟子孟孫陽出,以告心都子。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,而問曰:“昔有昆弟三人,游齊魯之間,同師而學,進仁義之道而歸。其父曰:‘仁義之道若何?’伯曰:‘仁義使我愛身而后名?!僭唬骸柿x使我殺身以成名?!逶唬骸柿x使我身名并全?!巳g相反, 而同出于儒。孰是孰非邪?”楊子曰:“人有濱河而居者,習于水,勇于泅,操舟鬻渡,利供百口。裹糧就學者成徒,而溺死者幾半。本學泅,不學溺,而利害如此。若以為孰是孰非?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心都子嘿然而出。孟孫陽讓之曰:“何吾子問之迂,夫子答之僻?吾惑愈甚?!毙亩甲釉唬骸按蟮酪远嗥缤鲅?,學者以多方喪生。學非本不同,非本不一,而末異若是。唯歸同反一,為亡得喪。子長先生之門,習先生之道,而不達先生之況也,哀哉!”

                  • 林琴南敬師

                    近現代 · 林紓

                    閩縣林琴南孝廉紓六七歲時,從師讀。師貧甚,炊不得米。林知之,亟歸,以襪實米,滿之,負以致師。師怒,謂其竊,卻弗受。林歸以告母,母笑曰:“若心固善,然此豈束修之禮?”即呼備,赍米一石致之塾,師乃受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富人之子

                    北宋 · 蘇軾

                    齊有富人,家累千金。其二子甚愚,其父又不教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一日,艾子謂其父曰:“君之子雖美,而不通世務,他日曷能克其家?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父怒曰:“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,豈有不通世務者耶?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艾子曰:“不須試之他,但問君之子,所食者米,從何來?若知之,吾當妄言之罪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父遂呼其子問之。其子嘻然笑曰:“吾豈不知此也?每以布囊取來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其父愀然改容曰:“子之愚甚也!彼米不是田中來?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艾子曰:“非其父不生其子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• 鐵杵磨針

                    明 · 鄭之珍

                    磨針溪,在眉州象耳山下。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,未成,棄去。過小溪,逢老媼方磨鐵杵,問之,曰:“欲作針?!碧赘衅湟?,還卒業。媼自言姓武。今溪旁有武氏巖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二翁登泰山

                    · 佚名

                    昔有二翁,同邑而居。甲翁之妻子去鄉,唯叟一人而已。一日,叟攜酒至乙翁第,二人對酌,不亦樂乎!乙翁曰:“向吾遠游冀﹑雍,然未嘗登泰山,君有意同行乎?”甲翁曰:“是山余亦未登,然老矣,恐力不勝?!币椅淘唬骸安钜?,汝之言!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,今吾輩方逾六旬,何老之有!”甲翁曰:“甚善!”翌日,二翁偕往,越錢塘,絕長江,而至泰陰。夜宿,凌晨上山。乙翁欲扶之,甲翁曰:“吾力尚可,無需相扶?!弊匀粘鲋帘∧?,已至半山矣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三人成虎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劉向

                    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,謂魏王曰:‘今一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否?!搜允杏谢?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寡人疑之矣?!比搜允杏谢?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寡人信之矣?!嬍[曰:‘夫市之無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,而議臣者過于三人,愿王察之?!踉唬骸讶俗詾橹??!谑寝o行,而讒言先至。后太子罷質,果不得見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師曠撞晉平公

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 · 韓非

                    晉平公與群臣飲,飲酣,乃喟然嘆曰:“莫樂為人君!惟其言而莫之違?!睅煏缡套谇?,援琴撞之。公披衽而避,琴壞于壁。公曰:“太師誰撞?”師曠曰:“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,故撞之?!惫唬骸肮讶艘??!睅煏缭唬骸皢?!是非君人者之言也?!弊笥艺埑?。公曰:“釋之,以為寡人戒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• 王勃故事

                    北宋 · 宋祁

                   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,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,因出紙筆遍請客,莫敢當,至勃,泛然不辭。都督怒,起更衣,遣吏伺其文輒報。一再報,語益奇,乃矍然曰:“天才也!”請遂成文,極歡罷。勃屬文,初不精思,先磨墨數升,則酣飲,引被覆面臥,及寤,援筆成篇,不易一字,時人謂勃為腹稿。

                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