鮑照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(412?-466)字明遠,東海(今江蘇省漣水縣北)人。出身貧寒。因向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而受到賞識,被任為國侍郎。文帝時遷中書舍人。臨海王子項鎮荊州,鮑照又任前軍參軍,所以世稱鮑參軍。后臨海王謀反,鮑照死于亂軍之中。他生活在南北中國分裂,門閥士族當權的時代,一生關心國家命運,對劉宋王朝的政治深為不滿。但由于「家世貧賤」而在宦途上飽受壓抑。鮑照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詩人。他的詩歌思想內容較豐富,具有明顯的社會意義。有些詩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戰亂和徭役壓迫下的痛苦生活,表達了作者要求保衛國家的熱烈愿望,和對士族門閥的揭露和憤怒抗議。但也有的作品流露了樂天安命、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和感傷情緒。鮑照的七言詩和雜言樂府繼承了漢魏樂府的傳統又有所發展,具有感情慷慨奔放,詞采新奇豐盛,音節激昂頓挫的特點。尤其是他的七言詩,對于當時詩體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?!赌淆R書·文學傳論》說他「發言驚挺,操調險?!?,這種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對于唐代詩人產生過重要影響。今傳《鮑參軍集》十卷。詩集的注本有黃節《鮑參軍詩注》較完善。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創作以詩為主,今存204首?!稊M行路難》18首,表現了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、對門閥社會的不滿、懷才不遇的痛苦、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,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。少部分詩描寫了邊塞戰爭和征戍生活,為唐代邊塞詩的萌芽。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文學成就 更多>>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創作以詩為主,今存204首?!稊M行路難》18首,表現了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、對門閥社會的不滿、懷才不遇的痛苦、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,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。少部分詩描寫了邊塞戰爭和征戍生活,為唐代邊塞詩的萌芽。

                  藝術風格俊逸豪放,奇矯凌厲,直接繼承了建安傳統,對后世李白、岑參、高適、杜甫有較大影響。藝術形式上,大力學習和寫作樂府詩,存80余首,有三言、五言、七言和雜言等多種形式。五言詩講究駢儷,圓穩流利,內容豐富,感情飽滿。七言詩變逐句用韻為隔句押韻,并可自由換韻,拓廣了七言詩的創作道路。他的樂府詩突破了傳統樂府格律而極富創造,思想深沉含蓄,意境清新幽邃,語言容量大,節奏變化多,辭藻華美流暢,抒情淋漓盡致,并具有民歌特色。沈德潛曰:“明遠樂府,如五丁鑿山,開人世所未有。后太白往往效之”(《古詩源》卷十一)?!妒彸琴x》借廣陵在漢代的繁榮和今時的荒涼來抒發懷古之幽情,被視為六朝抒情小賦代表作之一。散文基本上屬于駢文?!兜谴罄装杜c妹書》,抒情議論融合,文氣跌宕,辭藻絢麗,兼有駢散之長。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的集子有南齊永明年間虞炎奉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命所編10卷?,F存鮑照集以《四部叢刊》影印明毛斧季校本《鮑氏集》為較早。明代張溥《漢魏六朝百三家集》本《鮑參軍集》最為流行。鮑照集的注釋,始于清末的錢振倫,他的注本沒有來得及刊行。近人黃節在錢注基礎上作了補注,稱《鮑參軍詩注》,今人錢仲聯作《鮑參軍集注》,附有《鮑照年表》。他的《登大雷岸與妹書》和《夢還鄉》贊美了家鄉的山水。今人丁福林、叢玲玲于2012年4月1號出版了《鮑照集校注》。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紀念場所 更多>>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墓在黃梅縣黃梅鎮東禪寺村,黃梅縣土肥測試站內。鮑照墓地有封土堆高2米,墓向坐北朝南,墓前有碑,高1.96米,寬0.9米,上刻“南朝宋參軍鮑公明遠之墓”,字為繁體楷書。碑為清道光二十五年知縣俞昌烈重修其墓所立。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生平 更多>>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的青少年時代,大約是在京口(今江蘇鎮江)一帶度過的。元嘉期間(424—453年)被宋文帝劉義隆聘為國侍郎。孝武帝即位后,為大學博士兼中書舍人,出任魏陵(今南京市)令,轉永嘉(今溫州市)令,后任朐海王劉于頊的前軍參軍、遷軍刑獄參軍,人稱鮑參軍。宋文帝元嘉十六年(439年),鮑照26歲,據史載,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,毛遂自薦,但沒有得到重視。他不死心,準備獻詩言志。有人勸阻他說:“郎位尚卑,不可輕忤大王?!滨U照大怒:“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沉沒而不可聞者,豈可數哉!大丈夫豈可遂蘊智能,使蘭艾不辨,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?”之后,他終得賞識,獲封臨川國侍郎。

                  元嘉二十一年(444年),劉義慶病逝,他也隨之失職,在家閑居了一段時間。后來,又做過一個時期始興王劉浚的侍郎。

                  宋孝武帝劉駿起兵平定劉劭之亂后,他任海虞令,遷太學博士兼中書舍人,出為秣陵令,轉永嘉令。孝武帝大明五年(461年),做了臨海王劉子頊的幕僚,次年,子頊任荊州刺史,他隨同前往江陵,為前軍參軍,刑獄參軍等職,掌書記之任。孝武帝死后,太始二年(466年),江州(今九江市)刺史劉子勛稱帝,劉子頊響應,后劉于勛敗,劉子頊被賜死,鮑照在荊州被亂軍殺害。文帝十一子劉彧殺前廢帝劉子業自立,是為明帝。子頊響應了晉安王劉子勛反對劉彧的斗爭。子勛戰敗,子頊被賜死,鮑照亦為亂兵所害,時為泰始二年。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有一妹鮑令暉,也善文學。

                  鮑照的著名詩詞作品 更多>>

                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