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州少年厭原野,狐裘蒙茸獵城下。
虜酒千鐘不醉人,胡兒十歲能騎馬。
唐代東北邊塞營州,原野叢林,水草豐盛,各族雜居,牧獵為生,習尚崇武,風俗獷放。高適于天寶中出塞燕趙從軍,通過邊塞所見所感寫成此詩。
這首絕句的藝術特點是構思上即興寄情,直抒胸臆;表現上白描直抒,筆墨粗放。它的細節描寫如實而有夸張,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點。詩人善于抓住生活現象的本質和特征,并能準確而簡煉地表現出來。
首句“營州少年厭原野”先描寫對象“營州少年”,再用“厭”字點明其對原野生活的熟悉程度。
第二句“狐裘蒙茸獵城下”作者寫少年的穿著與狩獵行為。穿著點明其慣習騎射,非中原之士。而“獵城下’’則點明城鎮附近的少年也愛射獵,可見其尚武風氣之濃。
最后兩句“虜酒千鐘不醉人,胡兒十歲能騎馬?!庇謴牧硗鈨煞矫嬉砸娚形渲L。第三句寫“酒”,第四句“馬”,這兩者往往是習武之人不可缺少的物件。但千鐘不醉,十歲騎馬則實屬罕見,這樣寫抓住描寫對象特點,酣暢淋漓地點明邊塞之與眾不同,指出邊塞居民之豪氣乃自幼形成的風氣,遠超過一般習武之人。?
自古以來邊塞詩,多寫征戍之情,荒寒之境,而這首詩獨以欣賞的眼光注視著草原風光和各族人民之間的關系,以富有特征的形象:原野,狐裘、虜酒、騎馬、打獵等點染出富有特色而又充滿生機的古代東北邊地的生活畫卷,熱情洋溢地贊美了營州少年渾脫可愛的形象。在唐人邊塞詩中,這樣熱情贊美各族人民生活習尚的作品,實在不多,因而這首絕句顯得可貴。